首页 >王侯用玉  
   
 

 

战国红 — 王侯用玉

 

中战网http://zgzgh.net
编辑:Cool

 

         战国红在中国古代历代均有应用,尤其在战国和汉代的王侯等级墓葬中常有出土,这也证明中华民族与战国红的渊源已有两千多年,“战国红”这个名称是近年来确定的,史学家们普遍称它为“红缟玛瑙”,下面让我们到祖国各地看看出土的红缟玛瑙文物!

  • 战国红使用的巅峰时期——战国

         《史记》封禅书云:“周得火德,有赤乌之符”,指周人崇拜红色凤鸟,崇尚红色。周代出土的玛瑙制品,从红色的西周玛瑙到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,都以红色作为高贵的象征,周王朝是我国红色玛瑙珠饰使用的高峰时期。中国历代向有五行德性之说,历代分别对应:
在王莽篡汉之前,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。交替顺序为:
黄帝(土)→夏(木)→商(金)→周(火)→秦(水)→汉(土)。
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,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,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,直至元代,交替顺序为:
黄帝(土)→夏(金)→商(水)→周(木)→汉(火)→曹魏(土)→晋(金)→北魏(水)→北周(木)→隋(火)→唐(土)→后梁(金)→后汉(水)→后周(木)→宋(火)→金(土)→元(金)
自元之后,又变为相克说:元(金)→明(火)→清(水)。
自清以后,又变为相生说:清(水)→中华民国(木)(蓝旗)→中华人民共和国(火)(红旗)。

 

 


         战国时期,红缟玛瑙得到了广泛应用,主要出土于王族墓和高级贵族墓之中,形制多为珠、环、瑗、剑饰等(如图1-2-1)。
瑗与环的使用者地位崇高,瑗、环形制比较接近,通常大孔者为瑗,孔的直径大约为其直径的三分之二,而孔的半径和边肉相等者则为环。《荀子·大略》记载:“问士以璧,召人以瑗,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”凡天子召见诸侯,诸侯召见卿大夫时,命人持瑗前往,以为凭证。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,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。瑗的另一用法是诸侯国的王公登阶时,为了避免失坠,侍者以瑗扶引,王公手执玉瑗一端,侍者执另一端,持行至阶顶,这也是出于礼仪和姿态的雅致。而环,古代则有对逐于边境之臣“赐环则还”的说法。意为臣子被逐后,得到君王送来的玉环,即可归“还”。环成为一种去而归还的信物,其后逐渐演变为贵族使用的佩饰。二十世纪初的战乱年代,诸多文物流出海外,美国古董藏家A.W. Bahr收藏了一对战国红缟玛瑙瑗是红缟玛瑙制品中的精品,现藏于美国弗里尔塞德勒博物馆。
红缟玛瑙珠饰也是礼制的体现,红缟玛瑙珠多用于串连礼玉、饰品,由此可见红缟玛瑙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(如图1-2-2)。

 

 

  • 红缟玛瑙在燕国的使用

        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,据《汉书》记载,燕是周王室直系成员召公姬奭的封地,领土范围东有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;西有上谷、代郡、雁门;南得涿郡之易、容城、范阳、北新城、故安、涿县、良乡、新昌及渤海安次、乐浪、玄菟等地,燕国是周王室建立的诸侯国,一度延续周王室崇尚火德与红色的礼仪规制。


         燕国所处地理位置,北有匈奴、东胡经常寇边,南有赵、齐两国的窥视,经济发展比较落后。特别是“子之乱燕”时几乎灭亡。到了战国中晚期,由于燕国采取引进中原技术和人才,招贤纳士等活国之策,不仅农业有了高速发展,而且手工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铁器制作、铜器冶炼的进步也为石器、玉器、玛瑙加工奠定了基础。2000年,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古墓群M40和M47号墓中各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。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手工作坊区也出土了大量红缟玛瑙原料块,这些遗存充分说明红缟玛瑙在燕国得到着重使用,且加工水平很高。

 

  • 红缟玛瑙在赵、韩、魏和中山国的使用

         公元前403年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,因同宗同源,其礼仪用玉制度与风格也大致接近。三国领土占据今山西与河北南部、河南等地,地理环境优越,交通发达,经济繁荣,名士云集。今邯郸钢铁总厂战国墓(赵国国都邯郸附近)出土的红缟玛瑙瑗(如图1-2-5),与燕下都出土的红缟玛瑙残片特征相近,这也是各国玉石材料交互流通的一个佐证。山西长治出土的红玛瑙环,也进一步证明了赵国对红缟玛瑙的诸多使用。


         中山国是位于太行山中的小国。中山国王将红缟玛瑙视为至宝,并将其带入墓中陪葬。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族3号墓、河北平山县岗北村战国中期墓出土的中山国红缟玛瑙珠,色彩美艳、质感沧桑厚重,令人过目难忘(如图1-2-7、图1-2-8)。

  • 红缟玛瑙在楚国的使用

         楚于周初本为南方部落,经多代楚君的不懈发展,在楚庄王时确立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,国力雄厚,贸易发达。楚国文化初始融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,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,“楚辞”、“楚乐”“蜻蜓眼琉璃”皆为其中代表。楚国礼制上承西周,下接战国,其用玉制度与中原诸国相仿。饰品用料不拘一格,玉、玛瑙、水晶、绿松石、琉璃等皆有使用。
楚人自诩火神嫡嗣,崇尚红色,在今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等地均有红缟玛瑙环出土(如图1-2-9、图1-2-10、图1-2-11),可能通过贸易由中原诸国传入。除了图中所示,还有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,湖北省博物馆藏。1982年长沙黄泥坑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,长沙市博物馆藏。1990年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M1号墓出土七枚红缟玛瑙环,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。


楚国巫风炽盛,装饰品风格类似民间巫风的具体化,具有护身符和辟邪意义的饰品从战国开始就逐步向中原普及,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。汉代时,很多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小配饰都是楚道巫风的实物形式。

  • 红缟玛瑙在齐、鲁两国的应用

         西周初年,周王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,分别建立鲁国和齐国,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。鲁居泰山之阳,都曲阜,齐居泰山之阴,都临淄。
         齐国承继姜太公务实的思想,从春秋初期开始依靠商业崛起,成为中原霸主。与坚持周礼的鲁国不同,齐国大刀阔斧地简化了繁琐的西周礼仪,对西周组配的配置和形式做了大量变革,舍弃了玉璜、红玛瑙珠饰,以水晶、白玛瑙制作的环、管代替。齐国境内盛产水晶、玛瑙,齐人大量制作水晶、玛瑙制品用于佩戴、贸易。据山东考古研究所编著的《临淄齐墓》一书载,在科学发掘的十九座战国齐墓中,出土水晶器1435件、玛瑙器514件。齐水晶玛瑙器因琢制精良,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水晶玛瑙器,被古玩收藏家视作珍藏。
与齐国不同,鲁国君主为周王室宗亲,始终坚持以周礼治国,即便在之后“礼坏乐崩”的时代,鲁国仍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,世人称“周礼尽在鲁矣”。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红缟玛瑙环,也佐证了鲁国对周朝火德崇拜的坚持(如图1-2-12)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如前所示,综合各地馆藏发现,战国时期是红缟玛瑙使用的一个爆发期,这主要源自当朝对西周火德崇拜的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。目前有明确出土记录的战国红缟玛瑙器物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战国时期红缟玛瑙产量不大,非王侯将相不可得。

 

 
 
 
举报邮箱:29662498@qq.com
Copyright 2018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 09026824 号